3月30日,二广高速济源北站迎来一个特殊的“旅客”——一辆载着4.9米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输车。执法人员黄召鹏快速完成勘验:"车货参数合规,立即放行!这辆“巨无霸”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顺利驶入绿色通道。“洛阳宏晔公司经理刘建兵赞叹:”从办证到上站省出两天时间,效率超预期!”
这得益于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推行的服务型执法改革。面对装备制造业运输需求激增,该支队创新构建“全流程护航”机制,将执法重心从“末端管控”转向“源头服务”,今年已护航270余台次大件运输车辆高效通行。
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破除传统审批“马拉松”现象,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大件运输“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容缺受理,协调7部门实现“一网通办”,办理时限压缩70%,最快24小时办结超限运输证。同步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点,今年指导32家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协调高速部门制定个性化通行方案46个。
与此同时,组建专业护航队,为重点企业提供“上门体检”。针对济源钢铁超宽设备创新“潮汐车道”管控,为万洋冶炼开辟夜间运输专线。联合中国船级社开发安全评估系统,运用三维建模预判桥梁荷载风险,今年成功处置运输突发情况12起。开展VR安全培训覆盖200余名从业人员,事故率同比下降40%。
建立豫西北五市应急协作机制,联合高速运营单位、制造企业成立产业发展联盟。通过定期座谈收集企业诉求,推动取消日常时段上站限制,年均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超500万元。济源大件运输月通行量从15台次增至45台次,带动周边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8%。
“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疏通产业动脉。”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高速大队副大队长李军表示,将持续优化“事前指导-事中护送-事后跟踪”服务闭环,让更多“济源制造”通过高速通道走向全国。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大件运输投诉量同比下降82%,企业满意度达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