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公室,区管委会各部门,各有关企业:
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物流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完善物流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现将《积极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交通运输局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2021年12月31日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方案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便利群众生活、促进就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物流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完善物流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创新物流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发展商业新模式、经营新业态,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为国民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打破制约“互联网+”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调整完善政策法规,统一相关行业标准,创新制度供给,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市场活力。
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推动政府物流数据信息向社会公开,完善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促进企业间物流信息以及企业商业信息与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开放对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与充分共享。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为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技术引领,创新发展。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物流活动组织方式,发挥新技术引领的经营管理创新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三)发展目标
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组织方式不断优化创新;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与“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物流效率效益大幅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智慧物流城市试点
加强智慧物流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智慧化改造,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模式新颖、服务高效的智慧物流运营主体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智慧物流水平,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成为全省领先的智慧物流城市。
园区智慧化改造。鼓励柿槟仓储物流园、玉川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积极应用智慧物流技术,建设一批智能管理调度中心、智能仓储配送中心、智能监控与感知引导平台等,提升园区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智能配货、视频监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物流主体培育。加快网络货运平台创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车(货)智能配载、安全运输、信用监管、路径优化、交通控制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一批发展模式先进、技术水平领先的网络货运平台。
(二)推进物流绿色化标准化
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进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发展。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节能环保的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材料,推广普及电子面单、环保袋、循环箱、绿色回收箱,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
打造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开展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重点打造城市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推动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有序停靠、便捷充电,形成信息共享、标准规范、政企协同、智慧高效的城市绿色配送体系。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制定新能源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政策。
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支持仓储设施、转运设施、停靠和装卸站点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设备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标准化。鼓励企业开展标准托盘(1200mm×1000mm)及包装基础模数(600mm×400mm)的应用,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内陆集装箱(系列2),促进包装箱、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三)完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构建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推进物流资源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城市物流布局优化,构建“物流园区(分拨中心)一配送中心一末端网点”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体系。依托大型仓储物流、第三方物流、商贸流通等,建设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提升公共仓储、集中分拣、共同配送等功能,满足专业市场、零售门店、电商快递等配送需求。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完善城市快递末端服务体系,推广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新型设施建设。推进快递、商贸和社区服务融合发展,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发展城乡共同配送。鼓励柿槟物流园、中兴物流等企业发展“互联网+同城配送”,平台型企业整合同城货源和物流运力资源,加强配送车辆统筹调配和返程调度,推广循环取货、返程取货等。引导配送企业通过联盟、合资等方式共建配送平台,实现配送、管理、信息数据等共享。推广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构建适合济源特点,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环保便捷的城乡配送体系。
提升村镇物流服务水平。加强村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镇公共配送(分拨)中心、村级配送站或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健全双向物流服务网络。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等物流设施和服务资源,建设“多站合一”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到2025年,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基本建成,农村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制村主要品牌快递通达率100%。
(四)推进物流业数智化发展
加快物流设施数字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物流园区、仓储基地、货运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无人场站”等。推动货物、货运场站、运输工具、物流器具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推广“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仓库基本配置模式,加快仓储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无人驾驶货车、智能快件箱、自动分拣机器人等,推动数字化终端设备应用。
提升智慧物流管理水平。推进物流业务智能化发展,建立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提升产品可追溯、车辆智能调度与监控、自动分拣、智能配货等智慧化水平。推动物流企业开展数据“上云”行动,鼓励市场主体挖掘、应用物流大数据价值。打造一批发展模式先进、技术水平领先的网络货运平台。推动仓储管理企业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加强与生产制造企业和终端零售企业信息系统有效衔接,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提高货物调配效率。
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全市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济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加强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通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管理全过程的透明化、可视化水平,推动园区内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实现物流园区之间信息互联互通。
(五)加强智慧交通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建成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结合机构改革整合信息化资源,实现智慧交通一个标准、一个库、一张图、一个平台。打通交通部门与大数据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跨行业数据共享渠道,推动济源全市交通数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完善货运物流智能化应用体系。积极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创新发展,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线上线下高效协同,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增添动力。鼓励通过智能化平台提供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促进货、车、班列、站动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精准匹配,实现各个环节的业务协同联动。
推动行业治理数字化应用。强化大数据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展在交通规划、建设监测、行业执法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推动行业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信息化创新建设。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促进移动巡查、线上执法、源头检查等功能的整合、联动,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
(六)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化。推动传统物流活动向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相关信息特别是政府部门信息的开放共享,夯实“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的信息基础,形成互联网融合创新与物流效率提升的良性互动。
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化、数据化方式采集物流交易和物流活动信息,推广应用电子面单、电子合同等数据化物流活动信息载体,为“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促进物流活动和物流交易传统模式革新。
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加快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安全等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重点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货品编码等标准。加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研究,制修订一批行业急需的企业间物流信息交互标准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通用接口、数据传输等标准,并加强推广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压实责任,细化举措,明确时间进度,抓细抓准、抓实抓好。
(二)有序推进实施。完善服务,加强引导,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拓展,相互借鉴“互联网+”融合应用成功经验,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