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漫步在河南济源大地,处处绿树成荫,鲜花盛放,生机勃勃,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高颜值”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2024年4月26日,记者深入部分镇、街道进行走访,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3+1”绿化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公园为民而建,绿地服务百姓。去冬今春,济源持续开展空闲地生态修复,利用边角地、闲置地等小微地块,“精雕细琢”建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城市提质更新,为市民提供方便可达的活动场地,受到市民点赞。
走进玉泉街道西马头居委会口袋公园,草坪上的自动喷淋设备,喷着丝丝水雾,滋润着刚露头的小草,新栽植的碧桃、木槿、香樟、白蜡、乌桕等花木迎风挺立,工人们正在安装石凳、分类垃圾箱。在已完工区域,居民们三三两两,或散步,或带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之前是一个废弃的游园,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在原址上新建了供群众娱乐、休闲的口袋公园,晚上有照明设备,居民可以跳舞、健身。”西马头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志军说。
新建的便民驿站、观景平台、里河营地,精美的雕塑小品、标识系统……驱车行驶在S230南太行精品旅游公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道路两侧新栽植的黄金槐、金叶复叶槭和金光菊,令人眼前一亮。
望着眼前的情景,示范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黄卫周介绍,今年以来,他们按照乡村振兴“3+1”指挥部要求,在加强沿线路域环境整治的同时,着力进行沿线景观绿化再提升。目前,已补栽苗木360棵,新栽苗木2200棵,新建景观小品3处,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品质。
在济源,从城市到乡村,葱茏绿意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充盈着每一方土地。在坡头镇石槽沟村,林木繁盛、竹影摇曳,穿村而过的小河,绵延着绿意,顺着碧波不断延伸。目之所及,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循着割草机的轰鸣声,记者来到一片槐花林,阵阵清香扑面而来,隐隐蛙声不时传来,工人们正在割草,安装石桌、石凳,忙得不亦乐乎。
“周边原是废弃多年的养殖场,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重新规划新建了小游园。”石槽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建军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申报了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项目,目前已在村道两侧、游园四周、池塘岸边、房前屋后栽植紫薇、桂花、桃树、竹子、红叶石楠等苗木5000余株,绿化面积达23亩。
“全区8个森林乡村‘示范区’项目,坡头镇就有7个。”该镇林业工作站站长卢俊奇说,在森林乡村建设中,济源聘请了专业规划团队,结合各村实际,将原有绿化成果提升与新造相结合,依托每个村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积极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村村差异”的多样化、多元化建设体系。
企业绿化、交通绿化、荒山绿化……济源正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向往。数据显示,2024年生态绿化共有71个项目,目前已完工53个、正在推进18个;共栽植乔木146.73万棵、花灌木8.09万棵、草坪地被28.44万平方米、果树6.45万棵;绿化荒山1.07万亩,建设1处市级义务植树基地和1处镇级义务植树基地,新建大型公园1个、口袋公园10个。
“今年的生态绿化工作体现了三个特点,积极性高,绿化充分;标准高,效果好;将生态绿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乡村振兴“3+1”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卢战平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持续加强生态绿化,为济源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济源日报记者 张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