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加深入了解新时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宗旨意识,理论联系实践,深刻感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愚公移山精神, 10月14日,公路局组织党员干部30余人乘坐火车到愚公渠渠首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了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愚公渠建设的艰辛和坎坷,感受老一辈建设者战天斗地、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业精神。
参观人员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引沁局渠首管理处处长王建平的介绍,对引沁济蟒工程有了深入了解。引沁济蟒工程于1965年开工,到1975年扩建竣工。10万引沁大军凭着改变家乡干旱缺水面貌的坚强决心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奋斗10年,终于建成了可与林州红旗渠媲美的“人工天河”。这条“人工天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干、支、斗渠加起来长度近2000公里,灌溉面积达40万亩。引沁济蟒工程是愚公精神的写照。当年,愚公的子孙们以“山是石头人是钢,引不来沁水不还乡”的壮志豪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在高耸入云的太行之巅,在深沟高垒的太行峡谷,拉响了引沁河之水、济蟒河之流的开山炮,引沁济蟒人用铁锤和钢钎、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辉煌史诗。在毛泽东著名文章《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之际,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引沁济蟒渠济源段正式更名为愚公渠。将引沁济蟒渠济源段正式更名为愚公渠,其目的就在于回望历史,激励后人,展示先辈们壮怀激烈、英勇无畏的精神。重新审视、认知,重新理解、探索愚公精神。
在渠首闸前,党员干部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对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坚定克服一切困难、再创公路事业新辉煌的信念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