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七十周年。寓言《愚公移山》诞生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很少被人提及,而毛泽东曾在多个场合谈及「愚公移山」,更将愚公移山精神一度上升为国家精神。如今,习近平又对愚公移山精神作了新的解释。在《愚公移山》寓言的发生地--河南省济源市,如今已年过七旬的苗天才老人曾经为了改善村里的生存环境,带领村民用十年的时间修通了对外的道路,被誉为「当代新愚公」。
济源市曾经的道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在河南省济源市,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步孩童都将「愚公移山」这则故事背得滚瓜烂熟。「愚公移山」这个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因为毛泽东的三次提及,遂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国家精神。而在济源,愚公精神俨然已经成为当地人基因的一部分。
济源市思礼镇水洪池村时任党支部书记苗天才对于愚公移山的故事有着切身体会和感悟。如今已经70多岁的他,有一句话让济源人印象深刻:「多修一里,就与世界接近了一里。」
出门靠爬山运输靠扁担
水洪池村是济源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过去这里的人们出门靠爬山,运输靠扁担,上下村子都是羊肠小道,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1985年,祖祖辈辈的穷困、闭塞、缺水缺电使苗天才下定了移山修路的决心。
「当时解放多少年了,村里还没用上电。」苗天才说,交通的闭塞简直是他心头最大的痛。据他讲述,村里人若生病,由于下山就医不方便,就只能硬挺,有挺不过去的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的堂弟苗天峰在出生的时候遭遇难产,母亲就死在下山的途中。
令苗天才难以承受的还有村子里的教育问题。「山下的老师不愿意上来授课,学生们下不去,好的老师上不来,村里面一直没有出过高中生,令我很郁闷。」苗天才说,这些因素促使他集合了全村48个16岁至60岁的男丁,开始了修路的漫漫征途。
开通道路改善生存条件
动工之前,既缺乏人力又缺乏技术的苗天才受到了许多「智叟」的嘲笑,但是,他对愚公移山精神有自己的理解:「愚公只有三个儿子,尚且有移山的魄力,我们有48个人,而且很快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下一代。」
当时,决心「豁出去」的苗天才并不知道会修多久,只想着修一步是一步,不料一修就是十年,不仅开通了对外的道路,还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生存条件。「现在的生活和当时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苗天才说,如今,村子里不仅有不少高中生,还出了几个大学生,苗天才也被济源市委市政府授予「当代新愚公」奖章。
「愚公移山精神,就是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现在有水有电,道路四通八达的新济源就是这种精神的成果。」苗天才说。
事事争先地理死角变通途之城
济源市从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改变成如今河南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省辖市,与「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密不可分。
「济源人有啥特点?只要听到有意义的信息或者新的模式,他都要试试。产业转型要争先,城市转型要争先,农村改革要争先。」记者在济源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率先」。比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山区集中化、城市化供水等等。
如今的济源,已从U形地理死角嬗变为一个交通四通八达的通途之城、枢纽之城。「两座大山」已经「名存实亡」了。济源交通局副局长王明杰表示,愚公是有文字记载的修路第一人,是交通人的鼻祖。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经过一步步探索,一天天突破,目前,济源的公路通车里程已由改革开放前的78公里发展到3,396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硬化路。
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
古代神话、寓言故事有很多都是具有深刻哲理的。在众多神话、寓言中,只有《愚公移山》能够从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主要得益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以其为题发表的讲话。
河南省愚公移山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梁军认为,毛泽东每次讲到「愚公移山」,总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总有特殊的重要任务需要完成。召开七大时,抗战胜利在即,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一百多万正式军队、上亿人口的根据地,全党的思想空前统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毛泽东这时反覆讲「愚公移山」,显然是着眼于为党的历史任务而永远奋斗进行精神动员。他在讲话中提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为《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注入了以奋斗为主题词的精神新元素,即珍惜奋斗历史、咬定奋斗目标、正视奋斗困难、坚信奋斗胜利。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他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